近日,“2009東方電子杯”有獎征文活動正式開始。 活動的主旨與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建設“智能電網”一致,即“引領未來科技創新、服務強的智能電網”。
美國今年4月首次在世界上向“配電和用電方面”提交重智能電網后,國家電網公司緊隨其后,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日程等多個環節”中推出重“外延”智能電網,“外延” 那么,作為電力設備的供應商,金能電力工程可以為智能電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呢? 借參加這次會議的機會,記者采訪了該公司。
如何解釋“引領未來科技創新,加強服務的智能電網”活動的主旨?
答:好的想法來自需求,創新可以推動科技進步,舉辦有獎征文活動收集想法,為智能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更強的技術支持,下一代調度自動化、配電自動化以及金能電力工程通過這樣的
活動有什么收獲?
答案:正確的識別和科學滿足了客戶的需求,給客戶帶來了價值,基于與客戶共同進步的經營理念,有獎征文活動已經連續兩年舉辦,在很多大學、科學研究院募集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章,讓我們更有客戶的需求 現在很多想法都改進了公司的技術和研究開發有力地推動了公司技術的提高和產品的進步。
這次征文的定位非常符合電力的發展趨勢。
a :是的,是的。 到目前為止我剛從美國回來,在那里也同樣接觸了智能電網。 根據國情,大家對智能電網的理解不同,智能電網的真正基礎條件是什么? 信息化包括通訊,對這些有什么影響? 智能電網真的能發電和用電交流嗎? 這些在中國還需要繼續探討,畢竟中國的發展還處于開始階段。
發展智能電網對企業來說是機會嗎?
a :智能電網可能是我們的機會。 智能一定是發電輸電等交互作用。 建設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統一的智能型電網需要配電自動化、負荷測量、數字變電站等技術,這些都與東方電子發展的主流方向一致。
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業,基本上需要統一的是制度和標準。 在此基礎上,國家電網公司從發電方到用戶方,可以吸引他們的交流。 我們企業必須參加支持交流的過程。 特別是我們做電力IT的是將來的發展智能電網符合這個條件。 如果沒有簡單統一的技術管理支持,從企業的業務流程到業務數據不能達到縱橫的一致性和同性,那就不能說是統一的,反而會帶來危害。
而且,發電方面能否與電力消費方面真正進行交互,電網在其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這些問題在產品體系結構階段已經考慮過了。 另外,通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包括與一些研究機構、大學的交流,共同推進智能轉換。 我們也根據電網公司的變動制定戰略。 包括我們提高高壓變頻器的產品。 我們只是想制造更好地向客戶體現節能環保理念的產品,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
外部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答案:如果美國是金融危機,中國就是制造業的泡沫危機。 被投資拉動的制造業模式不是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模式,只有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才能通過投資使牽引型成為需求的牽引型。
幸好我們已經經歷了苦難。 經歷過苦難的企業就像在人的成長中受挫一樣。 企業經歷苦難后,很多思維會改變。 這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幾乎一樣。 你在路上拼命跑的時候,最后可能有人身體結實的人在前面跑。 對企業來說,如果有人前期掌握的資源多,就會有人贏得市場。 但是支持條件1如果旦變了,拼起來也許是智慧。 如果有危機、危機、危險的話你可以得到機會,但機會是準備好的人的。
東方電子準備好了嗎?
a :眾所周知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都一樣嗎? 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做,就像國網公司做不到一樣。 換句話說,機會在每個人、每個企業中都不均勻。 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為了考慮將來行業的潛在變化,必須更加敏銳地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客戶需求的變化。
一家企業考慮到戰略發展,可能不是短期問題,而是5年、10年的長期問題。 國家面臨變革,企業面臨變革,行業也面臨變革,但根本問題如何達成? 同樣,智能電網只要不面對這種變革就不用擔心。 不是可再生能源,只是制作了大網格,不是真正的節能環保。 但是,這個變革如何達成,不是企業、行業的問題,而是政府的行為,需要大家共同達成。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存問題,還必須考慮戰略發展問題。 我們希望抓住機會做適合將來發展的事情。
那么,企業未來的著眼點是什么呢?
答案:經過20多年的創新,我們已經成為國內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公司自主開發的變電站、配電自動化及配電管理系統、變電站監控系統等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 同時將技術和服務出口到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金能電力工程以“珍惜環境、節約環境”為愿景,使命是為顧客創造價值,以真正正確識別顧客需求、科學滿足顧客需求為發展戰略。 我們堅持按需求變化,調整發展戰略,優化組織結構,整合內外資源,實施流程再造,不斷為客戶提供綠色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綠色IT解決方案,節能環保、安全 與時俱進,與社會共享。
前期的事件影響企業創造軟實力嗎?
答:前期金能電力工程損害了企業形象,因此可以更加認識到企業形象的重要性,更加重視它。 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如何把企業文化、社會責任貫徹到日常的經營和管理中。
一個企業文化力量的構成是非常復雜的內容包括企業員工價值觀、產品風格和社會化的許多因素。 文化力量是企業的軟實力,需要長期構建。 金能電力工程打造自己的產品品牌,在新產品的基礎上打造我們的企業品牌,形成只有自己的品牌優勢,真正建立金能電力工程軟實力和軟件資產。
某企業,一個人發展到一定程度沒有社會責任會怎么樣? 對我們企業來說,為了統一和進行過程,最重要的是責任。 既有員工對企業的責任,也有企業對員工、社會的責任。 企業只有在此前提下制定企業的過程戰略、發展戰略,建立自己的文化,才能符合社會積極向上的趨勢,企業才有前途。 如果是頹廢的企業文化,無論企業實力多么強,規模多么大也難以前進。
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益還是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答案:企業追求利益是啟典之義,但在追求利益方面我們必須重視社會責任。 資源是大家的,環境也是大家的,我們要把好的環境留給大家。 智能電網、安全電網、強電網也是社會責任。
現在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問題還有環境問題。 社會發展了,但人的幸福指數減少了。 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人類對文明進步的追求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企業的責任越來越重,我們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形成這樣的社會氣氛。
作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