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戈壁上,搭載AI“火眼金睛”的智能攝像頭嚴密監控風機塔筒吊裝,鋪裝機器人以毫米級精度鋪設光伏板;光伏陣列間,紅外無人機如同“空中醫生”,精準排查質量隱疾……在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二公司遍布全國的新能源項目工地上,數字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建設全鏈條,為項目高質量履約注入澎湃動能,推動公司新能源業務向“創新、綠色、數智、融合”方向高質量發展。
云端鷹眼 “智慧總監”護安全
在新疆天山北麓風電項目,百米高空塔筒吊裝緊張有序。360度旋轉的高清智能攝像頭,如同警惕的“云端鷹眼”,銳利目光實時鎖定每一個關鍵環節。突然,“嘀——”聲響起,安全監管中心屏幕紅光閃爍,預警信息精準彈出:“Y530機位吊裝區發現未規范穿戴反光衣人員!”信息瞬間直達AI平臺中樞。

這是安徽電建二公司為風電場量身打造的“5G+AI”智慧安防體系。依托5G網絡高速低時延特性,高清影像將作業細節、人員軌跡實時回傳。強大的AI圖像識別與算法,如同不知疲倦的“數字安全總監”,瞬間捕捉未規范穿戴、違規操作等風險點,讓項目建設全程置于“智慧監護”之下,織就了一張全天候、無死角的安全防護網,為大規模新能源項目高效安全建設奠定了堅實根基。
智能戰隊 “數字藍圖”與“鋼鐵工匠”
面對云南保山光伏項目的崇山峻嶺,無人機“測繪尖兵”率先出擊。搭載激光雷達與高精度測繪設備,它們在復雜地形中靈活穿梭,快速構建三維實景模型,為光伏陣列規劃提供毫米級精度的“數字藍圖”。
位于河北井陘、云南伍寨等大型山地的光伏項目,無人機化身“空中運輸奇兵”。它們緊貼近乎垂直的巖壁,將重達20公斤的光伏支架配件精準投送至半山腰作業點,以“穿針引線”般的靈巧,徹底破解了山地物流困局。
內蒙古達拉特旗廣袤的光伏矩陣中,智能鋪裝機器人正高效運轉。高精度智能感知與強大的視覺大模型算法,使它實時“讀懂”工地環境,可穩穩“拿捏”30公斤重的光伏板,單小時精準鋪設近100塊,是人工的4倍以上,有效破解了傳統安裝耗時耗力難題。這些閃耀在戈壁山地的“鋼鐵工匠”,極大提升了建設效率與質量,成為助力新能源項目降本增效的生動縮影。
融合創新 激活綠色潛能
清晨的安慶巨網光伏電站,搭載紅外熱成像儀的無人機開啟例行“空中體檢”。熱成像鏡頭穿透面板,將內部隱裂、熱斑等故障以溫度圖譜直觀呈現,為安徽電建二公司皖南運維團隊提供精準的“電站健康報告”。在銅陵羅家寨、池州青陽等電站,配備智能清洗裝置的無人機正進行“高空沐浴”,高壓水霧高效清除表面積塵,單機日清洗量超10000平方米。
智能化運維的效益立竿見影,皖南運維團隊故障排查準確率躍升至98%,維修響應時間縮短60%;電站經智能清洗后,光伏板發電效率平均提升8%-12%,年增發電量超300萬度,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約3000噸。這不僅顯著提升了電站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效益,更最大化釋放了綠色能源的潛能。智慧運維體系的構建,促進了公司新能源業務數字化布局,為企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每一次智能吊裝的精準落位,每一塊機器鋪設的光伏板,每一度由智慧運維提升的綠電,都生動描繪著數字時代綠色能源發展的新畫卷。未來,安徽電建二公司將繼續探索智能化運用,持續深化數字技術與新能源項目建設的融合創新,推動新能源與儲能、制氫等多能互補,用智能化建設的創新實踐,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貢獻智慧與力量。
來源:安徽電建二公司 作者:何詠梅
作者:何詠梅








評論